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You are A,B,C,D,E,F,G,H,I,J,K.

A wife asked her husband to describe her.
一位妻子要求她的丈夫來形容她。
⋯⋯ He said: " You are A,B,C,D,E,F,G,H,I,J,K. "
他說:“你是A,B,C,D,E,F,G,H,I,J,K.“
She asked: "what does that mean?"
她問:“這是什麼意思?“
" Adorable, Beautiful, Cute, Delightful, Elegant, Fabulous, Gorgeous and Hot " he answered.
“可愛(Adorable),美麗(Beautiful),伶俐(Cute),嫵媚(Delightful),高雅(Elegant),優秀(Fabulous),華貴(Gorgeous)和熱情(Hot)“他回答。
She said: "Oh that's lovely. What about I,J,K?"
她說:“哇,好動人喔!那I,J,K.又如何呢?“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分享一位愛台灣小女生的事跡 






「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才21歲的她,臉上淺淺的酒渦,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然而,談話內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


她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


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


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柳丁賤價,向報社投書,


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迫使政府改變立場,


並推動了「全民吃柳丁運動」;


15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


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巷,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


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


《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


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


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


 小六開始做公益!賺300萬,280萬拿去助人


 「(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盛夏,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只是裝了冷氣,也大了一些。


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 10大的隔間,一台舊型厚重電腦,


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


用了10年,沒有換過。


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


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 300萬元,


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


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


 「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沈芯菱表示。



1989
年,沈芯菱出生,


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


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中期,


台灣抵擋不住匯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


急升到 1美元兌新台幣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廠倒了,還欠了債。


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


曾經一家三口和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 


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齡的人都早熟。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


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度,


因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練習寫舊報紙啊。 


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


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 


「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


如果教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投書報社救果農!掀起買柳丁、救農民熱潮


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也開始擴大。


中研院的「社會變遷與意向調查」歷年都詢問受訪者「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


問題嚴不嚴重」的主觀感受,在90年代初期 ,回答很嚴重的比率不到3成,


2005年,回答很嚴重的已經接近7成。


 「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


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


但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



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她也成為其中一員。


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買的,


「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


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興,


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西,


就「憑著一股傻勁試試,」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


用小學四年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


「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訂。」


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


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
「我第一次發現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



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生意一落千丈,


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站,接受訂單;


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卻被農委會發文反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


「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網站,提出證據。」


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熱潮。


「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


這些經驗,是她日後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



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


以柳丁一役為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算了,可是,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試試。


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



自製免費教學網!兩岸使用者,已逾350萬人


 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又羨慕班上同學


熱烈討論著當時流行的線上教學,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


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


htt p://www.anan1.webnow.biz/main. htm


1年,為了籌措架站的費用,她接了3家公司網站設置案, 租了伺服器;


接著,為了自製教材,她到處向人借課本和參考書,到圖書館、書局找資料,


每天都去瀏覽不同的網站,看人家怎麼搭配音效與動畫,怎麼發展題庫,


然後自己動手製作內容。 


她也善用熱心網友的力量,邀請許多教師免費提供他們自製的教案。


這個網站累積迄今已有2 30萬筆教材與多媒體影音材料,


1年就有70萬人上線使用,「我接到單親媽媽說,『謝謝妳,我的孩子功課進步了!』」



有誰會想到,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教學網,竟然可以影響兩岸?


 安安免費教學網迄今在9年間,累積了超過350萬兩岸使用者,


《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的2個孩子,也曾多次使用這個網站。



檢視沈芯菱所做的,每一項幾乎都是從弱勢者出發,


都是藉由網路平台彌補弱勢者在知識上的差距,


這個她稱為「知識公益」的出發點,含有她檢視自己,


並且撕下貧窮的社會標籤的意涵。



沈芯菱有一次拜訪一位蚵農阿嬤,老婦的手指被牡蠣割傷,卻笑咪咪戲稱,


流出的紅色鮮血是「紅包禮」,有牠才能賺錢為孫子付學費。


底層草根工作者的勤苦韌性,讓她反思︰「他們不是失敗者,


為什麼要把曾經赤著雙手奠基好社會基礎的人,移到金字塔的最低層,讓貧窮繼承貧窮?」



為社會底層發聲!讓弱勢者翻身,擺脫貧窮


就像是孟加拉社會企業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年近40歲回到故鄉,


發現貧窮的底層工作者,因為缺乏生產資本,被高利貸剝削,因而設立了窮人銀行。


21歲的沈芯菱,深刻思索貧窮背後結構性不公義,她不是用理論去批判,而是用行動力去改變。


這位台灣的小尤努斯,對成功有一套她自己的定義︰


「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


她更思索快樂定義,「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


 


在《商業周刊》委託EOLembrain東方快線執行的兩岸八○ 後量化調查之中,


其實已經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年輕世代重新界定成功,


認為成功是追求自我興趣加上幫助他人快樂。


 富裕社會反思物質主義,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快樂,


這件事在台灣社會正是進行式,沈芯菱可以說是年輕人中的先驅者。



從後方看著沈芯菱,可以看到她濃密的頭髮下藏了許多的白髮,


這是她從小學起,經常晚上熬夜工作的痕跡,「其實我還是會自我質疑,


我所提供的,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幫助嗎?」


「這些事會不會是我一相情願?」但在她缺乏把握的時刻,


有母親站在她那邊,陪她深夜用功編教材,陪她上山下海拍照,讓她繼續大步走下去。



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最近還計畫著,要把賣文旦的平台擴大,


成為可以賣更多農產品的平台,再把免費線上教學平台課程,


從國中小擴張到高中,然後,還要再去跑跑台灣更多的鄉鎮,拍攝草根人物,


因為她發現上一輩逐漸凋零,時間越來越急迫了。


她想做的事情太多,


「我的終極目的,應該就是把發言權、詮釋權,從上位者,還給那些在太陽底下


默默低頭流汗的人。對,就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






 


老和尚與小和尚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麼啦?」問。
「寫不好。」老和尚撿起幾張看:
「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
「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
「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
「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
「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

潔癖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
又照照鏡子,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這是在幹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 老和尚問。
「我有潔癖!」小和尚說:
「我容不得一點髒,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
「這叫潔癖嗎?」師父笑笑:
「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乾淨,內心反而有病,是不潔淨了。」

化緣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別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
「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
「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小和尚有點不服氣:
「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們? ~會同情,才會多給錢。」
「你是去化緣,還是去乞討?」師父瞪了眼睛:
「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可憐,供養你?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為,透過你度化千萬人?」

撐著不死 v.s. 好好活著
大熱天,禪院裡的花被曬萎了。
「天哪,快澆點水吧!」 小和尚喊著 , 接著去 提了桶水來。
「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霉乾菜」的樣子
「不早澆……」小和尚咕咕噥噥地說:
「一定已經死透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
「少囉嗦!澆!」老和尚指示。
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
「胡說!」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
「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晚課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問: 「怎麼樣?想通了嗎?」
「沒有。」小和尚還低著頭。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
「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活著的時候天天為了怕死而拜佛燒香,希望死後能成佛的,絕對成不了佛。」

不過一碗飯
有一天,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
「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 求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 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 另一個卻沒動。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 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 居然成了農業專家。
另一個留在公司裡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 漸漸受到器重,已經成為 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
「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 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 嘛!
 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著公司?所以辭職。」
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 「你當時為什麼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
「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 『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 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 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天地禪院

後來,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
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療箱,到最髒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 膿、換藥,
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

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 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濟助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
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的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山 、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

「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
師父也告訴我什麼是潔癖,潔癖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 , 使他潔淨。
師父還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的手能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 小和尚說。
「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而應該在人間。南北西東,皆是我弘法的所在; 天地之間,就是我的禪院。」


==============================================================================================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別人。
在平凡中看到神聖,要祈求。
在困境中能走向光明,也要靠祈求。
祈求諸佛菩薩慈悲攝受,加持護祐。
祈求師長貴人指導提拔,指點迷津。
祈求同行善友攜手同心,互相提攜。
祈求自己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自己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一切眾生。
祈求我能學會祈求,並隨時隨地,不忘祈求。

                                             ~~如清法師~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918福田園休閒農場風情遊~


 


親愛的多元菁英夥伴們好,


經昨日整天的風波催殘,不斷大浪小浪噗噗來,最後在”得意的笑”氣氛下,留下”歡樂年華”福田園風情遊. 感謝各位菁英參與此會,以及謝謝sogo理事長讓我擔任舉辦此次活動,感謝嘉惠事前協助,修銘&俊憲熱情有勁的熱活動. 也非常感謝延媛創會理事長的從旁協助及大大加持,才得以圓滿哩!


現將此記錄分享給各位,讓參與過的夥伴再次回味一下下,


也分享給此次未能參與的夥伴. 明年請提早一點點報名囉! ~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一不留神!再見,鈔票!

再見,鈔票!撰文者:賀先蕙

柏南奇砸6千億美元救經濟,原物料和新興市場股市漲翻天。但是可怕的後遺症即將出現:

你手上的鈔票將因為原物料大漲而越來越薄,存錢不如借錢、抱美金不如抱農金的時代即將來臨!

這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的一場豪賭,賭注則是你我手中的鈔票。

美國時間十一月三日,聯準會公布新一波量化寬鬆政策(又稱QE2),預計將購買六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八兆四千億元)的中長期美國國債,金額之高,相當於台灣人打拚六十年來,累積的外匯存底金額的一‧六倍。

未來柏南奇經由QE2朝全球股匯市倒美鈔,每個月平均將倒出七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三千億元),持續到明年六月底。消息宣布,千軍萬馬的熱錢在第二天滾滾而出,推升原物料價格和新興市場的股、匯市行情。

對台股投資人來說,這一波波來勢洶洶的熱錢,讓股票上漲,也讓新台幣升值,難道不是好事嗎?這恐怕只是熱錢一開始流進股匯市的假象,真正對台灣人生活上的影響,將在這些股匯市上漲的背後,一點一點的蠶食你我手上的鈔票。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劉墉教子,“給我考零分”

有這樣一對父子:父親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著名作家、畫家;兒子是哈佛大學碩士、波士頓CitSep音樂指導及劍橋WllRBD電臺製作主持人、作家。這是被視為傳奇的一對父子。然而,兒子在中學時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他的考試卷上永遠是“C”。作家父親如何讓差生兒子變成優等生?這個父親叫劉墉。這個兒子叫劉軒。        2009年9月,劉軒抵達上海為新書《叛逆年代》簽售,接受專訪時講述了劉墉拜託他考零分的獨特家教故事......

我在臺灣還沒有讀完小學就跟著父親舉家搬遷到了美國。進入中學後,我開始叛逆。然後就變成了一個讓老師頭痛的孩子:調皮、厭學、愛做白日夢,每天憧憬的就是變成一個像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所以,我的成績很糟糕,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成績變成了雷打不動的“C”,這讓教過我的所有老師都無計可施。

劉墉終於忍不住找我談話了,在我12歲之後,他就跟我說,我可以直呼他的名字,當然我想叫他爸爸他也很歡迎。鑒於他對我一直比較寬鬆,所以我多半時侯稱呼他為爸爸,偶爾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會叫他劉墉。現在他要就我的學習成績與我展開討論,我的心情就開始不好了。他先是沖我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這個笑容在我看來很陰險。他對我說:“你的老師告訴我,你現在整天夢想著當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變得不愛學習了,對嗎?”

“是的。”我感覺他的話裏有一些鄙視的成分,這是對一個14歲少年尊嚴的莫大侮辱,我有點挑釁地說:“舒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這麼大時成績也很糟糕,他還考過零分,現在不照樣當了世界頂級賽車手?”劉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來,那笑聲讓我覺得有點陰鷙的味道:“他考了零分,當了賽車手。可是,你從來就沒有考過零分啊,每次都是‘C‘!”說完,他的手從背後亮出來,沖我揚了揚手中那張成績單。

他竟然笑話我沒有考過零分?我真的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我咽了一口唾沫,從喉嚨裏發出低沉的聲音:“那麼,你希望我考個零分給你看看嗎?”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擺出一個坐得很舒服的姿勢,笑了:“好啊,你這個主意很不錯!那就讓我們打個賭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麼以後你的學業一切自便,我絕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沒有考到零分,就必須服從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規定去好好學習。如何?” 我們很認真地擊掌為盟,我在心裏已經開始竊笑不已了,我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天底下最可愛也最愚蠢的父親。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曾彥豪顧問


姓名: 曾彥豪  Dio  綽號: 歐耶老師


現任新創能智慧互動有限公司 副總 

教學特色教學特色在於將戲劇遊戲設計於教育訓練課程中,以幽默風趣的講授風格,引導學員在歡樂的笑聲中學習溝通之聲音語調、肢體語言開發及觀察與創意思考腦力激盪,並透過角色扮演體驗與活動帶領的方式增強團隊溝通互動。除能有效增進學習動機外,藉由活動配合講授將能使學員對於自我瞭解、人際溝通、專注力、創造力與親和影響力等有明顯提升,進而達到情緒管理、壓力抒解的效果。
歐耶的堅持:有效始終來自於 有笑+有用
講師學經歷台北大學經濟系畢 輔修企管台灣大學醫管所
曾任台視公司配音員,擔任電影與電視卡通配音
果陀、動見體、劇樂部、春禾、豆子等專業劇團演員工作坊訓練認證
曾任俳優場、黑森林劇團、勇氣即興劇場、新激梗社劇團演員
榮獲2007、2010年北市社大優良講師、2009全國社大十大優良工作坊
著有[ 大笑的驚人力量 ](2009,方智出版)
至今超過十年劇場編導演經驗、十年戲劇遊戲教學至今
十年補教業教學經歷、目前從事成人企業教育訓練六年至今
五年情緒諮商與兩性關係溝通輔導經驗婚禮尾牙活動主持經驗六年
各學校機關團體約聘 肢體語言、人際溝通、創意思考、與口語表達講師
企業團體講課經歷:演講時數已達2千小時以上,聽講人次超過五萬人
鴻海、HP、ACER、聯發科、聯電、廣達、晶鑽、安鼎、雃博、明泰、台灣世曦、今展、富威、圜達、東毓、樺翰、瑞晶、虹光、浩鑫電子、耀華、英業達、台灣網證、台銀、富邦金、台新銀、國泰世華、新光金、摩根富林明、遠東商銀、土銀、富邦人壽、台灣人壽、保誠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寶來證券、三信商銀、聯合信用卡、懷德保代、台新保代、遊戲橘子、統一超商、康是美、屈臣氏、薇姿、藝軻、震旦行、資策會、獻麒紡織、天昱生醫、杏一、華藝、法商立德、太平洋百貨、媚登峰、迪士尼、中興保全、香奈兒、優群、瓦城、博客來、翰門文化、龍騰、台灣房屋、永慶房屋、三洋、櫻花、電光、振宇五金、春水堂、全聯、阿斯特捷利康、台電、中油、東鋼、亞泥、小林、曼都、貝詩、名留美髮、麗的國際、日涵亂沙龍、王俐人、大愛、聯維有線、大聯大、台大、長庚、成大、高醫、新光、關渡、林新、慈濟、各署立醫院、經濟日報、YWCA、車測中心、捐血中心、北市志工中心、不動產仲介同業公會、中研院、弘道老人基金會、生命線、環保署、世界展望會、台北市政府、地方法院、國語日報、家扶中心、扶輪社、IMC、同濟會、扶青團各大專院校等兩百餘所企業機關。演講場次超過1000場
現任新創能智慧互動有限公司 副總
Found Fun 多元智慧講師團隊 執行長
新北市多元學習發展協會 顧問
萬華社大互動式社區劇場『新激梗社』劇團 團長
智谷亞太、信凌可、各企管顧問公司合作企業內訓講師
專長l 情緒管理壓力抒解訓練講座與工作坊
l 戲劇遊戲抒壓與肢體開發工作坊
l 肢體語言觀察與溝通技巧訓練
l 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訓練
l 口語表達與聲音語調表情訓練
l 創意思考腦力激盪訓練與講座
l 團體動力與團隊共識活力營
l 兩性心理分析與溝通技巧講座
l 講師教學技巧與活動設計帶領訓練
大型企業康樂活動、晚會與婚禮企畫主持訓練

羅亦耀顧問


羅亦耀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執行長 <介紹影片
歷任
駿程資訊 協理
團康魔法城訓練中心 發起人
哈佛企管雜誌連五年評選年度 500 大企業講師
專長
個人成長系列
 情緒管理、溝通技巧、口語表達、創意激發、職涯規劃、生命目標、幽默養成
舞台帶領系列
 台風訓練、主持魅力、活動領導、講師養成、企劃實務、團隊默契
企業管理系列
 團隊動力、共識凝聚、銷售行銷、目標定位、本位化解、管理職能
授課經歷
資訊產業
台積電、鴻海、聯電、神達集團、力晶、光寶科技、友達光電、旺宏、宏╴、遊戲橘子、建達國際、佳營電子、德律科技、宏正自動科技、日月光、微星科技、中鼎、衛道科技、威盛、仲琦科技、精誠資訊、布爾電腦、頎邦科技、Yahoo!、宇瞻科技、瀚荃、中華映管、晶睿科技  
 
製造產業
裕隆Nissan、日立、東元電機、常青實業、美強生、佳格、福特汽車、惠氏藥廠、金百利克拉克、國喬、永光化學、花仙子、來雅紙業、福營科技化學、長青石化、智偉織造、鹽野義製藥
 
服務產業
鎮金店、Hyatt Taipei、CK、亞都麗緻、美商怡家(倩碧)、大潤發、中國時報、大眾電信、華泰銀行、尼爾森市調、大眾銀行、台灣客服、富邦證券、元富證券、亞東證券、家樂福、中信房屋、全國房屋、廿一世紀、住商不動產、有巢氏、佐丹奴、Hang Ten、統一宅配通、湯姆熊、蘇黎世、統合開發、永慶房屋、百事食品、微風廣場、老行家、百略醫學、愛佳倍集團、台灣人壽、保誠人壽、南山人壽、國泰人壽、華儲、穎城文化
 
公家機關
工研院、教育電台、中華電信、產機會、行政院「擴大就業專案」
 
社會團體
台北市社會局、靈糧堂、一貫道、中國青年服務社、志願服務推廣協會、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自閉兒基金會、龍巖基金會、台南市旅遊公會、四健會、台北市旅館經理人協會、台灣省旅遊公會、台北市工業會、海巡署特聘講師
 
教育機構
台大、師大、中原、實踐、康寧、陽明、光武、清大、交大、國北師、開南、台東、淡江各大專院校活動教學講師

『就我沒白吃』

『就我沒白吃』 作者只寫了一頁紙,己將中國的整個「結構」寫出來,佩服!
 
今天是週末,我們高中同學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學聚會。

    自從畢業後,好多同學都混得有模有樣,我卻默默無聞,在一家工廠當製圖員,每月和丈夫一起靠著不多的收入共同撐著這個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學們的一片盛情,只好答應。
 
丈夫正在幫兒子復習功課,兒子就要上初中了,為了上一所好中學,這段時間丈夫沒少操心,! 東奔西走,至今還沒著落呢。看了兒子一眼,我走出了家門。
 
天安酒店是高級酒店,我走進包房的時候,同學們都已到齊。還沒坐穩,一張張名片就飛了過來,一看一個個不是總經理就是帶長的,就連以前成績總是甩尾的阿輝也當上了派出所所長。
 
望著服務小姐端上眼花繚亂的菜肴,我真感歎自己孤陋寡聞,光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個月的收入了。阿輝像宴席的主人一樣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時地為這個斟酒、為那個夾菜,嘴裏還說:"只管吃,算我的。"大夥也沒任何拘束,一輪接一輪地交杯把盞、海闊天空地閒聊。
 
酒足飯飽之後,天色已不早,此次聚會該結束了。可究竟誰埋單,我看大夥好像都沒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這時候阿輝掏出手機,按了一串號碼,然後說:"小李,今晚所裏掃黃抓到人沒有?哦!剛抓到~~好!好!隨便送一個到天安酒店來給我埋單。"
 
說完,他得意地把手機放進了口袋,一旁的同學跟著哄笑起來。十五分鐘不到,一個中年人就進來了,他看了帳單,不禁皺了皺眉頭,看來他身上的現鈔也不足。
 
他隨即也拿出手機,撥了一串號碼,說:"廖公嗎?我是馬校長呀!你兒子要轉學讀我們學校的事,我今天就給你拍板定下來了……不過我今晚請朋友吃飯,你過來埋單好嗎?在天安酒店203包廂……"
 
二十分鐘後,有人敲了敲包廂的門,門被打開了。當我見到戴著副高度近視眼鏡的丈夫站在門口時,我暈倒了。
 
本故事榮獲中國█ 2006年度最佳故事情節獎 █ 年度最讓人心酸故事獎 █ 年度最佳搞笑短文獎█ 百姓評委會特別推薦獎

【我的樂活人生】~王文華

再煩,也別忘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認識自己

2007327日晚上10點,我照例做我的廣播節目。一位台北的女生call in進來,說要打給她在南部的男友。我幫她撥通電話,男的自然是一頭霧水。我說:「我是王文華,你女友在線上。」他很直接,卻誠實地反應:「王文華是誰?」

大哉問!這兩年來,我也在問這個問題。事實上,誰不在問這個問題呢?希臘古城Delphi的阿波羅神殿前,刻著這句話:「認識你自己。」你若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會說:「認識你自己。」

兩年前離開企業界,寫了《史丹佛的銀色子彈》以來,我的主業是認識自己,或者說,「重新」認識自己。過去我以為我已經很認識自己,直到某些事發生,我手忙腳亂之際,才發現:「乖乖,我竟然被自己騙了!」

是啊,我40歲了,在孔子所謂的不惑之年,我還充滿迷惑,掙扎地在認識自己。

我想我在80歲時還會做這件事。而你知道嗎,我以此為傲。因為認識自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動力。

1967年出生,從小就瞎忙,一路忙到2005年。忙著搶第一,忙著作榜樣,忙著更上層樓,忙著征服世界。在2004年後期,我知道我必須改變,否則會變成亞歷山大大帝。不是像他一樣打到波斯,而是像他一樣早死。

2004年年底,我辭去工作。這兩年多不上班的日子,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像個嬰兒一樣,重新學步。有時快樂,有時辛苦。我第一個承認,我已經不配再當過去當過的青年楷模、學生偶像。因為嚴格講起來我學非所用,變成無業遊民。

這兩年來我有徬徨,也曾感覺迷失,我自己都需要一個偶像來指點迷津,但發現這種偶像很少。但兩年下來,嬰兒的腿慢慢茁壯,我隱約找到一條路。這種生活方式,我叫它"Life 2.0"

Life 2.0

我不想把"Life 2.0"講成一個真理,好像它能解決所有問題。它並沒有解決我所有的問題。你若是現在看到我,會覺得我好像還是搖搖晃晃的。但我可以很誠實地說:它的確讓我比以前過得更好。

Life 2.0,是比Life 1.0更好的版本,但所用的原料,卻少了很多。屈指算算,只有3S

SimpleSmallSustainable。簡化、渺小、永續。

1967年生,我已經40歲了。過去40年,我嘗試過很多種生活方式。1980年代,我過的是高中男生XXX的生活。1992年,我開始燒殺擄掠的MBA生活。1999年回台灣,我開始外黃內白的ABC生活。現在,我過的是SSS的生活。再過幾十年,我可能就ZZZ,安然長眠。

我曾經迷戀複雜、追求高大、用了就丟。不僅在我的寫作,也在我的生活。不僅在我的工作,也在我的愛情。但那是1.0的我,你們都已看過,如今不用多說。如今的我,想進入2.0的世紀。用3S,取代3P。用更少的物質,擠出更甜的果汁。

Simple

3S的第一項是Simple。想要Simple,當然是過去太複雜了。在Life 1.0的後期,2004年年底,我的生活像一場剛開始廝殺的象棋:所有的棋子都擠在一起,往哪走似乎都有危機。

白天我當一家跨國公司的總經理,晚上主持廣播節目。同時在大學的夜間部教課,還參加許多演講和座談。我同時經營著各種人際關係:老闆、同事、讀者、聽眾、剪不斷的舊愛、邂逅的新歡。我忙著找老婆,別人說我是同志。我愛了年紀可以當我女兒的女生,第二天我懷疑她會不會真的是我女兒?

聽起來很瘋狂,但老實說:我還蠻享受這樣的生活。忙碌是「重要」的假相,電話一多,就自以為是宇宙的中心。別人必須圍著我轉,我吃飯甚至懶得拿起飯碗。我當時想:這樣也不錯。我經營一個小小的王國,大家表面上都要聽我的。我的薪水很好,做個10年,45歲就可以退休。

這計畫完美無缺、毫無破綻,以犯罪的術語來說,是個"Perfect Crime" (完美犯罪)。只要所有的環節都依計行事,最後大家都有優厚的報酬。壞人遠走高飛,警察銷案。太陽還是會出來,沒有人受傷害。

可惜,我的心不聽話。當時忙碌的生活中,我已經慢慢感到空虛。雖然我還是能準時地趕到每一個會議、熱切地交換名片、假裝跟大家很熟、滔滔不絕地發言,但我的聲音中已經少了一些感情,我的ideas已經沒有新意。老闆或同事看不出來,但我自己知道:過度繁雜的生活已經把我稀釋,我像一杯冷掉的淡咖啡,不再是最好的自己。當我是最好的自己時,我都還不那麼喜歡自己,別說當我變成了稀釋的版本。

所以在20051月,我辭去工作,和所有的邀約。花了畢生積蓄供我去念MBA的媽媽雖然不解,但仍送我上飛機。我回到母校史丹佛大學,尋找10年前那個還沒「上市發行」,還在「Beta測試」的自己。接下來一年,我去了歐洲、大陸,過了一段不刮鬍子、遊手好閒的日子。後來,我回到台灣,繼續寫作的工作。從那時開始,就再也沒有回到企業界的「正職」。

和昔日MBA的同學見面,他們都已經是NASDAQ公司的副總裁,或剛上市的大老闆。他們問我在做什麼,我說什麼也沒做。「你一定有在做某些事情吧!」「喔,對,我寫作!」他們皺起眉頭、鼓起鼻子。此時,他們的黑莓機響起。我能與之抗衡的,只有一支筆。

簡單的生活,讓我能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幫助我把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到最好。當你什麼頭銜都沒有,你會更積極地為每一天找價值。但你沒有滿檔的行程,你開始填補空虛。這兩年來,我寫的東西不比以前多,但我活過的寫作素材卻很豐富。我深刻感受到活的狀態,而不再像從前,對工作鞠躬盡瘁,但對生活交差了事。

有留白,才能看到重點。我終於承認,我不是超人。我無法做每一件想做的事、愛每一個想愛的人。過去,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流水年華、浮光掠影。現在,我只能選擇和一個人、一件事,培養有意義的關係。

有留白,才能加入新的東西。我愛上了旅行、爬山、美食、公益,這些我在當總經理時打死也不會想到,別人提起時我還會嘲笑的東西。同學笑說:「你怎麼現在就開始過退休生活!」我想:這些對自己好、對別人好的事,為什麼要等到退休才做?現在做,享受的時間不是更久,幫助的人不是更多?我過去所有的大決定:上的學校、選的工作、交的朋友、愛的人,都不曾後悔。唯一後悔的是:我沒有「早一點」去做那些事。

當然,我完全了解同學們的邏輯,畢竟我也曾經那麼相信、甚至幫忙書寫過那種邏輯。曾經短暫當過「菁英」的我心知肚明:大部分菁英追求的,是名、利、和權力。年紀輕輕就開始賞花溜鳥、保護鯨魚,一定是在現實世界中活不下來的輸家。

我知道有些同學這樣看我,我沒有狠狠看回去。當輸家也好,我不需要一直贏。我有幾個第一志願的同學,他們的生命結束在台北近郊的後山裡。我有一些所謂「放牛班」的朋友,卻帶著全家人在紐西蘭放牛。我前半生有贏有輸,學到的唯一智慧是:人生只要在大的兩三件事情上做對(工作、婚姻),就會快樂了。其他一千件小事,隨他去吧。我有過名、錢,和小小的權利,也許是因為我擁有的規模不夠大,或我是個怪人,但天殺的,我真的沒有很快樂。我也不知道旅行、爬山、美食、公益是否能讓我長久快樂,但此時此刻,這一切很不錯。

這就延伸到第二個S,叫Small,渺小。

Small

和我一樣「五年級」的同學,從小是被當成聖人來教。我們的目標,是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詳見??頁〈意思是連接到有詳細談這個主題的一頁〉)。我們的步調,是「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距」。所以每個人都要當總統、太空人、科學家、蔣中正。很少人要當廚師、園丁、裁縫、木匠(可能也有,但都被老師打頭嚇阻了)。

30年後,我看到我的同學們,沒人當上總統、太空人、科學家、蔣中正。當然也沒人當上廚師、園丁、裁縫、木匠。但有很多人因為不快樂而自殺了。

為什麼?他們不都是被當做社會的菁英在培養?他們不都享用了這個社會最好的資源?如果連他們都自殺了,那些命沒有他們那麼好的人怎麼辦?

其實他們的命不好。因為從小到大社會把一個大帽子戴在他們頭上,那帽子大到蓋住他們的眼睛、鼻子,讓他們無法看見真正的人生,也無法呼吸。

我們大部分的同學,都在30歲左右經歷幻滅,然後明白兒時的夢想不會實現,於是一笑置之,去過真實的人生。但那些自殺的同學沒有一笑置之,他們把那大而無當、尾大不掉的志願當真了。他們的遺照,個個英氣勃發。只不過最後沒有擺在全國教室的前方,而是擺在令老父傷感的靈堂。

當我走出同學家中的靈堂,我領悟:還是活得小一點吧。那些試圖征服世界的同學,大部分不快樂。他們永遠有新的目標要完成,新的成就要創造。他們的名氣或帳戶都很大,但生活卻出奇的小。

當我把生活簡化、變小之後,我開始照顧自己。2005年,就在我改變生活方式的同時,台灣出現了「樂活」這兩個字。

Sustainable

兩年後的今天,「樂活」已被不同廠商賦予不同的意義。它像「愛」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套說法,沒有人的定義能令人服氣。對我來說,「樂活」的意義很簡單:就是健康、環保、關懷。讓自己健康、也讓身旁的人健康。保護環境,讓我們之後的世世代代能健康活下去。不僅自己活,也幫助弱勢團體,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也有活的機會。

這說來簡單,但也像愛一樣,做起來千頭萬緒。但不管你怎麼樂活,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永續(Sustainable)。永續的意義是:你的生活方式,不致於破壞自己、旁人、或環境。它是可以自給自足、長久不斷的。這種生活方式不需要駕駛者出生入死、表演特技。它可以放在auto pilot(自動駕駛)上,談笑間,帶你飛越天際。

以愛情來說,過去我追求激情,從認識、追求、約會、甚至爭吵,都要充滿戲劇性。一定要愛得要死要活、刻骨銘心,才算真愛。沒有她我若還活得下去,那就不是真愛!如果能眼睜睜看到她跟別的男人在一起,我就還沒有愛到骨頭裡!

但要死要活的愛很少能長久,因為第二天早上醒過來,我們會發現對方好像也並不是仙女。不過這種愛的短暫,並不減損它們的價值。有些事情本來就不應該長久,它的美就在於短促。初戀若持續到40歲,哪還有浪漫可言?做愛若能延續整晚,明天怎麼上班?

我很慶幸我談過要死要活的愛情,當時快要發神經,現在回憶起來很甜蜜。那些刻骨銘心的愛,留給我很多回憶、紀念品、和好幾本小說。它們是我的一部分,我慶幸。

但人生是往前走的。我老爸老媽若永遠在談要死要活的愛情,我也不會活到今天(或者會變成營養不良的小孩)。現在,自己也到了爸媽當年生我的年紀,我想追求的,也變成永續的關係。(好啦,我騙你的。我當然還是想追求既有激情、又能永續的關係。但我也承認那種愛很少。而且除非我條件像王力宏那麼好,否則很難得到。)

人生這牌局到了下半場,當我籌碼盡出、亮出底牌時,我不願,但不得不承認:我沒辦法再像20歲談戀愛一樣,每晚打電話打到五點,七點鐘還為她送早餐。天知道我有這個心,但可惜沒有這樣的肝。就算我有這樣的肝,但我愛的人明天一早要趕著上班,沒空吃我煎的荷包蛋。

現在坐在桌前寫情書,我掉不下愛的淚珠,掉的是逐漸稀疏的頭髮。現在躺在床上談戀愛,我終於體會到真正能給人安慰的,不是我的小說,而是輝瑞藥廠。

所以,我改行追求水到渠成、細水長流的愛。在這種愛中,因為彼此真心、價值對應,兩人的付出與接受是自動而平衡的,不需要提醒或證明,不需要勉強或做戲,不需要靠汽車洋房的大禮,不需要靠剎血為盟的毒誓。毒誓是沒用的,我知道,因為我發過很多。

除了愛,在生活其他層面,我也在尋求永續的方式。吃,我想要吃有機食物。這些食物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這樣的土壤才能生生不息。住,我想住透光通風的房子。這樣的空間不需要電燈和冷氣,這樣的舒適才能永不變質。

30而立、40熱鍋這本書中??篇文章,就是我追求3S的心得和心情。我把它分成食、衣、住、行、工作、理財、玩樂、Shopping、保健、關懷等主題。我不想騙你,這些原則我沒有做到100分。我偶爾還是吃垃圾食物,談垃圾愛情。我也會生病、吃化學藥品。但大體上我朝這些方向前進,也因此變成一個更快樂的人。我不知道這些方法適不適合你,畢竟希臘老祖先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而不是「聽我怎麼說」。

我認識自己,所以在40歲的這一年,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除了繼續學習和實踐樂活,我也更積極地投入公益。20076月,我和「趨勢科技」的創辦人張明正一起創辦了「若水」公司(www.flow.org.tw)。「若水」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我們還沒達到,但嚮往那個境界。「若水」的目的是創辦「社會企業」。

所謂「社會企業」,是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它和一般公司不同處,是它的產品或服務能解決醫療、貧窮、教育、環保等領域的社會問題。「社會企業」並不是基金會或非營利團體,它在追求公益的同時,必須符合「公司」的基本要求:獲利、為股東創造價值。

媒體說我「重出江湖」,但其實我一直沒有離開。想做「社會企業」,因為從個人的角度,它把我的專長(商業)和熱情(公益)結合在一起。從社會的角度,它能讓公益團體持久經營,讓企業的慈善資源有效運用。

「社會企業」是我上半生江湖歷鍊的總結。這本書中每一個故事,都為這個新的夢想做準備。

20歲時,我追求「弱水」。40歲時,我鍾情「若水」。

孔子40不惑,我40才開始熱鍋。我心知肚明,在人生中很多事上(如婚姻和小孩),我已嚴重落後。但在某些事上(如快樂和健康),我已快步前進。從小喜歡跟人比的我,此時,是安然認輸的。但我仍精神奕奕地早起,因為就要迎接一場新的牌局。世界很大、人生很短,我已開始倒數計時,就從2.0開始。

推薦書籤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Share
更多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